AI SEO 時代來了,你的內容準備好了嗎?
「明明還在第一名,為什麼流量卻持續下滑?」這不是 SEO 不管用了,而是 AI 搜尋改變了賽局邏輯。
從過去的「排名決定點擊」,到現在的「誰先被引用」,AI SEO 已經成為企業內容行銷的新標配。
- 對早已耕耘 SEO 內容行銷的企業來說,這是一次「價值放大」。
- 對尚未布局 SEO 內容行銷的企業而言,現在正好是重新出發的好時機。
在這篇實戰指南中,我們將帶你一步步拆解:
-
1. 你其實可能早已在做 AI SEO?
2. 為什麼 AI 搜尋時代更依賴結構化、高品質內容?
3. 如何微調既有 SEO 策略,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持續被看見?
你的內容準備好被引用了嗎?
如果你負責網路行銷,大概已經感受到:Google 搜尋結果有越來越大篇幅的 AI 回答,點擊率下降,往日穩定的策略開始失靈。然而,搜尋生態的改變不是在淘汰你過去的努力,而是替它開啟了新的價值可能,換句話說,做對內容的人,反而更吃香。
這波改變的核心之一,就是 Google 的 AI Overview 功能:當使用者搜尋問題時,Google 不再只列出連結,而是主動生成一段摘要式回答,並標註引用來源,這些被引用的內容,不一定來自排名前幾的頁面,而是來自結構清晰、能夠直接解答問題的段落。
換句話說,只要內容結構清晰、易於理解,就可能成為 AI Overview 的引用素材,搶佔使用者的第一眼注意力。
現在,比的不只是誰排得前,而是誰也能最快「把答案端上桌」。
圖片說明 : Google AI Overview,以「Two Plat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」為範例做說明)
AI SEO 入門指南:哪種內容最容易被引用?
先別被新名詞嚇到,只要你的內容夠清楚、夠有條理,AI 其實早就在引用你。大型語言模型不是自己寫文章,而是先到網路上「抓資料、剪貼、重組」,誰的內容最清晰、最可信,就會被選來當素材。
這表示「好內容」的定義沒變,只是評分規則更新了:
- 過去,搜尋引擎看重「關鍵字佈局 + 頁面權重」。
- 現在,AI 看的是「結構清晰 + 可直接引用」的片段。
要讓 AI 一眼看懂?把知識拆成結構化單元:
- FAQ 問答(問題+重點答案)
- 步驟或要點清單
- 規格/功能比較表
- 流程圖與案例情境
很多企業其實早就無意中在實踐 AI SEO,如果你符合以下其中一項,那麼恭喜你,下一步只需要進行結構強化與平台擴散:
- 維護 FAQ、撰寫教學步驟、整理規格比較表
- 持續分享專業觀點,解答潛在買家在「採購前、採購中、採購後」可能遇到的疑問
- 針對應用案例、成本分析、維護保養等關鍵議題,做全流程內容策略並定期發布
以上看起來很日常的內容,其實都正好符合 AI 模型偏好的格式,只要把既有素材進一步標準化、結構化,AI 就會更樂於引用你的洞見,將品牌推到更多決策者眼前。
既然你已經掌握 AI SEO 的核心,下一步就是弄清楚:AI 搜尋如何把這些內容放大,真正轉成品牌聲量與商機?
AI 搜尋崛起:高品質內容的「擴音器」
隨著 Google AI Overview、ChatGPT、Perplexity 等工具成為新入口,傳統排名 → 點擊 → 流量的路徑被打亂,你可能會擔心:使用者還會點進我的網站嗎?事實上,在 AI 搜尋裡,真正被看見的是「答案」本身,而這些答案引用的,正是你過去建立的內容資產。
AI 搜尋特別偏愛以下「放大元素」:
- 主題聚焦段落:以 H2/H3 小標引導,每段只談一個核心觀點,方便 AI 精準抽取
- 結構化資料:表格、步驟列表、流程圖
- 獨家數據:成本計算、效益比較、實測結果
- 完整引用訊息:來源、時間、上下文一目瞭然
只要內容夠好、元素齊備,這些 AI 搜尋結果就能在使用者心中種下品牌印象,讓他們決策時第一時間想起你。
圖片說明:企業官網 Blog 裡使用結構化資料「比較表格」,以「Two Plat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」為範例做說明)
圖片說明:企業官網 Blog 裡以 H2/H3 小標引導,每段只談一個核心觀點,方便 AI 精準抽取,以「hydro dipping materials」為範例做說明
AI 搜尋新規則:高引用勝過高排名
傳統 SEO 排名是否還有意義?看看這組令人意外的數據。
Semrush 在 2025 年追蹤 2.7 萬個熱門關鍵字與上百萬筆 ChatGPT 回答,結果發現:近 90% 的引用來源來自 Google 搜尋第 3 頁(第 21 名)之後。
這組數據說明一件事:AI 更偏好結構清晰、能直接解答問題的「資訊單元」,而非整體頁面表現。相比之下,傳統 SEO 評價機制仍仰賴關鍵字密度、頁面權重與連結結構等技術性指標。
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 Google AI Overview,它雖以高權威的搜尋結果作為核心框架,卻不受排名限制,仍會主動從排名較後或頁面外的專業內容抓取數據與應用案例,進行「拼貼+提煉」,生成完整答案。(數據來源:Semrush《We Studied the Impact of AI Search on SEO Traffic. Here’s What We Learned》 2025 年 6 月研究報告)
但 Google 排名仍不可忽略,我們也觀察到來自專家與社群的新觀點,提醒我們:Google 排名本身仍然是 AI 能否找到你的前提門檻。
【延伸觀察】來自社群的兩個實測 insights:
1. Insight 1:ChatGPT 與 SERP 重疊提升至 33%(Josh Blyskal)
根據 Profound 的 Josh Blyskal 在分析 2.4 億筆 ChatGPT 引用資料後指出,ChatGPT 與 Google SERP 的重疊率從 12% 激增至 33%(2025 年 7 月),而與 Bing 的對齊度則急速下降至僅剩 8%。這顯示出即便 ChatGPT 使用的是自己的混合索引或 OAI SearchBot,Google 的 SERP 頁面仍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【來源:LinkedIn 原文】。
2. Insight 2:ChatGPT 會引用 Google 搜尋片段當作回答(Aleyda Solis)
SEO 專家 Aleyda Solis 的實測證明:在頁面尚未完整索引前,ChatGPT 的回答是來自 Google 搜尋結果頁中的 Snippet,而非實際抓取網站內容。這意味著:你的 meta description、頁面結構、重點摘要、H2 段落…通通可能被拿來當作答案素材。更關鍵的是,這些 Snippet 只有在你的頁面「已經出現在 Google SERP 中」才有可能被抓取【來源:完整實驗說明】。
這也再次驗證:AI 引用以內容可抽取性為首要準則。
所以說,排名不是沒用,而是「有就有機會進入候選池」,但能否被選中引用,才是關鍵。未來的 SEO,必須同時兼顧「能見度」與「可引用性」,也就是我們說的:從排名優化(Ranking Optimization),進化到引用優化(Reference Optimization)。
而我們團隊的實測也驗證了這個趨勢, SEO 歷史尚淺、網站權重仍不高的 B2B 品牌企業,因為及早佈局內容行銷策略,在某些重點關鍵字上雖未進入自然搜尋首頁,卻已被 Google AI Overview 抓取並引用。換言之,只要內容品質與結構到位,即使排名不在前列,也可能透過 AI 搜尋搶下「答案席位」,在潛在買家決策前先占據心智。
圖片說明:Google「PA6 vs PA66」英文查詢截圖。上方為 AI Overview 摘要;右側紅圈處為產品比較型文章,被列入引用來源清單。
傳統 SEO vs. AI SEO:別怕,並非推翻一切
許多人以為 AI SEO 是另一套全新規則,必須推翻傳統SEO,其實不然。AI SEO 只是把「好內容」評分邏輯微調,機器變得更聰明,更能直接抓取答案。要掌握差異,先看二者共同基礎,再看各自的額外加分因子。
項目 | 傳統 SEO | AI SEO |
---|---|---|
核心標準 | E-E-A-T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)解答用戶問題、內容有深度 | E-E-A-T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)解答用戶問題、內容有深度 |
技術加分 | 關鍵字語意佈局、內鏈策略、反向連結 | 結構清晰、可抽取段落(重點摘要、H2/H3、表格、列表) |
技術加分 | 關鍵字語意佈局、內鏈策略、反向連結 | 結構清晰、可抽取段落(重點摘要、H2/H3、表格、列表) |
評分邏輯 | 排名為主 | 引用為王 |
只要原本基礎打得穩,現在要做的就是「強化結構,放大引用」,讓 AI 能毫不費力地擷取你的洞見,替品牌放大聲量。
如果你連正統 SEO 都沒開始?趁現在直接一次到位,先把潛在買家常問的問題、產品核心數據或服務寫成 FAQ 和知識性文章,讓 AI 讀得懂、引用得到,你就跨出了 AI SEO 的第一步。
只差這一步:把「排名優化」升級為「引用優化」
以下五個實作重點,對應 AI 看重的三個行為:看見 → 理解 → 引用。
行動 | 為何有效 | 快速案例 | |
---|---|---|---|
1 | 強化「可直接引用的定義型段落」結構 | AI 模型傾向直接抽取「類別+定義句」或 FAQ 結構的段落,標題明確、回答簡潔,能被當作 AI Overview 或 ChatGPT 的摘要素材。 |
案例: 「Plastics Extruders 是一種...」的段落常被 AI Overview 抽取。 <在 Essential Types of Plastic Recycling Machines for Efficient Waste Management 一文中,我們以「類別+定義句」與條列清楚說明各設備(如 Plastics Extruders、Shredders and Granulators、Washing Lines)。由於標題明確、句型可直接引用,Google AI Overview 擷取這些定義型段落作為摘要內容來源。> |
2 | 製作比較表或清晰分類 | 表格欄位標準化,模型可直接抽片段 |
案例: 將 Granulators、Shredders 等依特性做橫向比較。 <在 Greening Your Business : The Benefits of Small Plastic Recycling Machines 一文,我們將小型回收機械依「Granulators、Shredders、Pelletizers」類別做明確分類,並附上用途、產能與應用場景,這讓 AI Overview 在解釋各設備功能時,能直接抽取對應欄位。> |
3 | 分享原創見解與第一手數據 | AI 搜尋更偏好能夠提供「技術原理、流程拆解、數據或案例分析」的內容,因為這類資訊在網路上更少見,能提供模型實質價值。 |
案例: 實測數據、五步驟製程解析更易被引用。 <在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Monofilament Extrusion Process 一文中,我們完整拆解 單絲擠出製程,用 步驟化(Step 1-5) 結構詳細說明每個加工階段,並搭配示意圖解釋乾燥、熔融、牽伸、退火的差異。這種具原創技術細節的內容,讓文章更容易被 Google AI Overview 與 ChatGPT 選作專業來源。> |
4 | 佈局 AI 易抓取的權威平台 | AI Overview、ChatGPT 和 Perplexity 會優先擷取可公開索引的專業平台內容,因為這些平台被視為「可信知識庫」 |
除了國際型的 Reddit、Quora 這類資料金礦外,在塑橡膠產業還有 PRM Taiwan 這種高度垂直的專業平台,長期被 AI 模型視為權威來源。 若能在這些平台持續發布案例內容、技術文章或產品解說,便能讓品牌知識被 AI 訓練資料抓取,增加進入 AI 搜尋結果的機率。 |
5 | 定期檢視品牌是否被引用(LLM Seeding) | 確保內容進入模型索引池,可及時補洞 | 用 ChatGPT / Perplexity + 第三方SEO工具監測提及 |
AI 不在乎你排第幾,而在乎你能否「把答案端上桌」。以上五步,就是把餐盤擺到 AI 面前的最快路徑。
Google AI Mode in Search:讓內容變成互動素材
2025 年 7 月,Google 宣布 AI Mode 將全面強化其搜尋互動功能,不只回答問題,還能直接讀取使用者上傳的 PDF、圖片、甚至整個網頁畫面,結合即時畫面與內容資料庫,生成個人化的答案。
這意味著:
- 使用者不再只是「搜尋」,而是把資料(PDF、課程簡報)丟給 AI,讓 AI 回答
- 使用者在看網站、PDF、商品頁時,可以直接點擊「Ask Google about this page」,請 AI 說明你頁面上的內容。
對企業品牌內容而言,這代表什麼?
你網站上的每段內容、每張圖、每份 PDF,都可能變成使用者與 AI 對話時的「答案素材」。
隨著 Google AI Mode 功能不斷進化,從 PDF 上傳到即時畫面分析,內容不再只是排名的工具,而是與使用者「對話」的素材。現在,就是該思考如何讓你的內容成為 AI 對話裡的主角。
(來源: New ways to learn and explore with AI Mode in Search)
內容資產升級三步驟:從可讀 → 可抓 → 可引用
回顧全文,我們一路談了「內容本質 → 結構升級 → AI 引用」 的三段曲:
-
1. 內容要夠好:解答痛點,符合 E‑E‑A‑T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)。
2. 格式要易抓:FAQ、比較表、重點摘要、H1/H2/H3、表格,讓模型秒懂並直接引用。
3. 索引要打通:確保 Sitemap、robots.txt 無阻擋,讓 AI 能順利收錄。
重點不是重新來過,而是把舊內容「整理好結構、貼好標籤」,進入下一個搜尋世代。
多渠道平台佈局:把內容送進 AI 的「公共資料池」
官網只是起點,外部平台才是流量倍增器。AI 在生成答案時,會同時抓取權威網站、影音平台、社群討論等開放來源,把你的內容同步到這些高信任度渠道,就等於把「品牌名片」塞進 AI 的口袋。
渠道 | 為何值得佈局 | 推薦做法 |
---|---|---|
PRM Taiwan(塑橡膠權威平臺) | 行業高權威,AI 易視為可信來源 | 刊登技術專欄、案例文章並回連官網 |
企業 YouTube | Google/AI Overview 會抓影片章節 | 產品服務、特色、案例、應用、試機、參展等影片,說明欄附重點摘要整理 |
LinkedIn 文章 / 電子報 | B2B 受眾集中 | 定期發布長文+貼文摘要 |
行業協會技術文件或是產品研發說明 / 研討會 PDF | PDF 會被 AI 解析;協會背書加 Authority | 與協會合作技術文件發表,檔案內加結構化目錄 |
Medium / 技術社群 | 高網域權重,ChatGPT 常抓取 | 將長文改寫成重點摘要版本並設 canonical |
下一步怎麼走?選擇最適合你的助跑器
服務 | 適合對象 | 你將得到什麼 |
---|---|---|
15 分鐘策略諮詢 | 想知道該投哪一個 PRM/YouTube/LinkedIn/ 其他 | 量身打造「3 個最優平台」建議清單 + 文章標題 GPTs + 一文多用社群貼文 GPTs |
AI 時代網站健康檢測 | 官網文章多,但不確定 AI 是否抓得到 | 指標檢測 + 結構化評分 + LLM Seeding 覆蓋報告 |
無論你是剛起步,還是想強化既有內容,現在就是行動的最佳時機:
- 免費 AI 搜尋網站健康檢測:了解網站是否符合 AI 搜尋邏輯,搶先進入引用池。
- 下載電子書:學習 12 個真實 B2B 內容行銷案例,快速找到成功關鍵。
立即申請免費健檢,提升你的 SEO 競爭力!掃描以下 QR CODE 輸入「免費網站健檢」
下載免費 eBook!
想了解更多 B2B 內容行銷的實戰案例嗎?我們準備了一本精選電子書,內含 12 個成功的 B2B 內容行銷案例,帶你掌握最佳策略,提升品牌曝光與 SEO 效果!
立即下載: 《12 個 B2B 內容行銷實際案例》
下一步,請盤點你手上現有的內容,看看是否符合這三個條件:「是否能被快速引用?是否結構清晰?是否已經發布或串聯到產業權威平台?」別等流量歸零後才後悔,從今天起,讓你的內容成為 AI 搜尋的主角!
